从《西游记》中看明代邮驿
杨 尧 东
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,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。
我国的邮驿源远流长,可以说,从有人类那天起,就出现了各种形式的通信。原始社会出现了以物示意的通信,奴隶社会发展为早期的声光通信和邮传,到封建社会时,我国的邮驿在世界历史上已居于前列。
置邮传命,国脉所系,历朝历代都把邮驿视作国家的命脉。
成书于明代中叶的《西游记》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神活小说,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。从《西游记》的创作水平和有关大唐邮驿状况的描写情况看,吴承恩不仅是一个文学泰斗,而且也是一个熟知所处时代邮驿状况的专家。他在艺术创作中,通过艺术虚构,充分张开想象的翅膀,凡天上人间,阴曹地府,天宫龙殿,皆出神入化于其笔下,但对书中所涉及的邮驿情况未加渲染,采用真实的写法。这种真幻结合的艺术描写,使《西游记》的全书谐趣横生。
公元1367年12月,朱元璋的大军北定山东,南通福建,乘胜前进,势如破竹。次年正月初四日,朱元璋在应天(今南京市)称帝,国号明,年号洪武,就是明太祖。
洪武元年(1368年)正月二十六日,朱元璋颁布诏令,设置“各处水马站及递运所、急递铺”。这就是建立邮驿的开始。诏令中明确指出站(驿)、递、铺的主要任务,“专在递送使客,飞报军务,转运军需等物”,规定“因地理量宜设置(驿递)”和“验民田出备(夫马)”的基本原则;并对驿递的组织规模,网络分布,里程时限,以及夫、马、车、船和经费定额等等,作了具体规定。后来,经过不断的修订补充,使之遂步完善,从而“立法垂宪”,奠定了明代的邮驿基础(《洪武实录》卷25)
朱元璋称帝后,首先把交通和通信组织恢复和建立起来。所谓“国家统一寰宇”,“驿递天下之血脉”。这也是明统治者在“天下初定”、“百废待兴”的情况下,急于兴邮传,定驿制的主要原因。
洪武二年(1369年)颁绍,改“站”为“驿”这就是《西游记》第三十回、第二十八回“金亭馆驿”和第五十回“迎阳馆驿”及第九十三回“会同馆驿”都以“驿”来命名的由来。
会同馆 《明会典》载:“自京师达于四方设有驿传,在京曰会同馆,在外曰水马驿并递运所”。会同馆,设于首都所在地,为全国驿站的总枢纽,也是国家的高级招待所,“专以止宿各处夷使及王府公差,内外官员”。《西游记》第六十八回唐僧一行在朱紫国,就是歇在“会同馆”里。会同馆作为国家高级招待所,全国驿站的总枢纽,孙悟空却把它作为医治朱紫国伤痛制药的太医院,可见,孙悟空从未把封建衙门放在眼里,体现了孙悟空充满叛逆的反抗精神。
馆使 明代会同馆设大使一员,副使二员,而《西游记》第六十八回朱紫国的会同馆也设有两个大使,一正一副。
明代的驿舍和设备是驿站的重要资产,驿丞是驿站的主要成员。
驿舍 驿舍是驿站的房屋馆舍。明代各地驿站规模大小不等,但建筑规格大体相仿,大同小异。一般的驿站有厅堂,仪门、鼓楼、厢房、耳房、仓库、厨房、马房等。
《西游记》中提到的驿站有第三十回和第七十八回的“金亭馆驿”,第五十回的“迎阳馆驿”,第九十三回的“会同馆驿”,而对驿站的构成也有涉猎。
正厅 如第五十四回“女官引路,请他们都进驿内,正厅坐下,即唤看茶。”第六十八回“行者道:‘这厮惫赖!怎么不让老孙在正厅?’”。
客房 如第六十八回“手下人请老爷客房安歇,三藏便走。”第七十八回“又教手下人打扫客房安歇”。
厢房 如第六十八回“唬得那八戒躲在厢房,沙僧闪于壁下。”
厨房 如第六十八回“管事的道:‘西房里有干净锅灶,柴火方便,请自去做饭。’”
马房 如第三十回“此时驿里无人,止有白马在槽上吃草吃料。”
驿丞 明代州县的驿站设驿丞,主官驿站事务,为一驿之长,官秩为未入流。《明史·职官志》说:“驿丞典邮传迎送之事。凡舟车,夫马,廪糗、庖馔、惆怅、视使客之品秩,仆夫之多寡,而谨供应之。”
《西游记》中提到“驿丞”有多处,如第二十九回“遂将行李、马匹俱交付驿丞”、第三十回“金亭馆驿”驿丞、第五十回“迎阳馆驿”驿丞、第九十三回“会同馆驿”驿丞等。
驿丞虽是州县的微职末吏,但送往迎来,周旋于上司显官司之中,责任重大。《明史》说:“秩莫卑于驿官,事莫纷于邮务”。《西游记》中第五十四回“迎阳馆驿”驿丞当起了唐僧和西梁女国女王主婚人,可见一斑。
综上所述,《西游记》不仅标志着我国古代小说艺术的光辉成就,同时,它对研究我国古代邮驿史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。